WEY销量被领克超越引发“恶”循环 中国汽车高端化可能破了?
7月销量一出,又是一片腥风血雨,因为每一次重磅车型们的销量波动、名次波动,都会引发无限多的话题讨论。
开篇,想要重申一个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汽车销量很重要,但既然是数据,它的就只能展示某一方面的信息线索。
好比,2016年、2017年连续2年,大众力压丰田成为全球销量冠军,但反比利润报表,2016年,大众汽车集团全球业务的营业收入达到2,172.67亿欧元,丰田财年的营收为275,971.93亿日元(人民币16,751.50亿元),仍是丰田领先。2017年也是一样,在营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丰田2017年营收2547亿/大众2017年营收2403亿美元,但对比具体利润,丰田以168.99亿美元成为全球最赚钱的车企,大众则为约三分之一,为59.37亿美元。
同样作为全球顶尖的汽车生产企业,丰田和大众选择的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
中国的顶尖车企也在轮流坐庄
从2016年开始,我们的中国自主品牌车企们纷纷开始了自己的新进程,也就是高端化。企业们选择了两条路来实现自己突破价格天花板,也就是从车型和战略方面选择突围。
车型方面,如今我们能见到的有最早的哈弗H8、哈弗H9,之后的广汽传祺GS8、长安CS95、荣威RX8、全新比亚迪唐,随着不断的参与市场进程,几者都纷纷突破了15万元的价格天花板。当然,胜利者不算多,长安CS95、哈弗H8和哈弗H9是其中的失利者,并没有达到预计销量。
另一层面选择突破的是独立建设品牌,目前市场中步入正轨的只有两家,吉利的领克和长城汽车的WEY。2016年广州车展WEY品牌宣布成立,之后推出自己的首款SUV,WEY VV7。吉利的领克推出的时间更短,尽管品牌在世界范围频频露面,但实际上首款车型领克在2017年11月底才正式上市。
7月销量成绩一出,领克以1.23万辆的销售成绩,成功实现对于WEY的首次超越。
以销量成绩来看,领克没有黑点。
2017年11月28日首款车型领克01正式上市,至今仅仅过去8个完整自然月,其中经过了初期市场推广,产能爬升,营销宣传体验,就在7月做到了9260辆的销售成绩。
而WEY跑的越来越慢。
2016年广州车展前,WEY品牌发布,同时首款新车广州车展亮相5个月之后的2017上海车展中,WEY的首款车型就迎来了正式上市。又在4个月后的8月31日,旗下第二款车型WEY VV5就正式上市。
凭借更快的产品推进速度,2017年WEY品牌之于领克是牢牢占据上风的。全年销量达8.6万辆,WEY VV7从月销三千到月销持续过万;VV5表现亦然不错,上市4个多月,累计销量3.4万台。
但,进入2018年之后,领克的发力,明显让WEY有些手足无措。
可悲的是 现象远没有本质重要
领克以一个极快的速度实现了对WEY销量的超越,而且预计还会继续领先一段时间。让人不由得想到领克的母公司,吉利汽车,也是在2016年开始迅速爆红,如今同样坐稳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冠军。
7月现象
WEY品牌三款车型,WEY VV5/VV7/P8总计售出7080台。其中VV5销量为3508辆,环比降幅31.50%、VV7售出3032辆,环比上月降幅达36.7%、WEY P8的销量也不尽如人意,7月售出新车540辆,环比上月减少5.26%。
领克品牌是以2款车型征战市场,也就是领克01/领克01 PHEV/领克02。7月份领克的整体销量为12300辆,
实际上从进入2018年以来领克与WEY的销量争斗,逐渐进入了领克01一款车紧追WEY VV5和VV7两款车的态势。以7月整体销量来看,其实还大体是这样的势态,领克01单车型的销量完成对WEY两款竞品车型的超越。
但2000台的超越,相比整体品牌之间几乎翻倍的超越,明显幅度小了很多。
背后本质
领克品牌对WEY实现近乎翻倍超越,实际上更多靠的是新车型领克02的拉动。刚刚过去的7月中,领克02的单车销量为3040辆,更大程度上的拉动了WEY与领克之间的销量差距。
但,如果领克只着眼于短期的销量提升表现来推出自身车型的话,或许会让中国汽车的高端梦破灭。
因为,仔细查看领克接下来的新车计划,它并非是冲向高端,而是实打实的走入低端。
本质上,中国品牌们冲击高端最初的出发点,都是想要突破15万元这个价格门槛,与成名多年的合资企业们正面争夺市场。
WEY品牌旗下的VV5、VV7,售价区间均在15万元以上,分别为15-16.3万元、16.78-18.88万元。
领克首款车型领克01也是如此,售价区间制定在15.88-22.08万元,但进一步拉动销量完成超越的领克02,价格制定在12.28-19.28万元。
再看下一步的新车计划,领克03预售价区间13-18万元,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正式售价入门将低于13万的门槛;
目前,纵观领克的新车产品计划,较真的说,只有领克01和目前传言的基于沃尔沃XC90平台而打造的,将与大众途昂竞争的大型SUV称得上够高端化。
不过更大的SUV为时尚早,其新一代车型采用经过升级后的SPA 2架构,计划于2021年上市,届时SPA架构则将供领克旗下的中型及以上级别产品使用。
但,再换角度来看,定义为大众途昂的对手而且还是成立时间并不长的新品牌,几乎可以预测大型SUV的价格会比途昂制定的更低,途昂目前售价区间30.89-51.89万元。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就变成了沃尔沃XC90的技术,只卖出了一个中配丰田汉兰达的价格。
这无疑是一种偏“恶性”的循环
想要冲击高端化的中国汽车品牌非常多,同样还是从车型和策略两个方向来走,长安准备推出自己的中高端品牌;车型部分,包括猎豹推出Mattu、华晨中华推出中华V7等。
或许对于长安来说,摆在眼前的问题还不算巨大,毕竟长安体量巨大、拥有非常强的技术储备和丰富的渠道资源,但对于更多想要冲击高端的后来者,领克就是横贯在它们眼前的高山。
迫于销量需求,最终的可能性就变为,领克依托自己的成本控制,让价格进一步下探,而为了竞争,后来者只能选择把自己的车型价格制定的低于领克。并且,不太明朗的是,似乎近几年领克推出的新车,还是会以12-15万元价格区间的车型作为新的爆发点。
这,明显违背了初衷,也就是打破15万元的价格天花板,与合资品牌抢夺市场。最惨的结果,应该就是口号看上去很美,但又一次沦为自主品牌之间的内耗。
写在最后:
每一阶段,中国汽车都面临着自己的问题,21世纪初,以奇瑞、华晨、上汽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汽车,选择了从中高端轿车领域跨10万元这个门槛。
最终,不同的车企、不同的资金和体量、研发实力背景,分别选择不同的突破之路后,到了2012年后,却又不约而同走向了以SUV为主战场的跨十征程。
你可以这么理解,市场有需求,大家就都冲着满足需求二区。2010年之后的需求是SUV的迅速火热,而如今市场的需求点变成了消费升级,所以最终我们见到了大量的高端化。
只是,消费者想要的都是更便宜更好的车型,只是单纯为了销量,而阻断中国汽车的高端化之路,难免不美。2017年,中国汽车的高端化,其实看来看去,强调了部分韩系车的市场,挑战本田CR-V、丰田RAV4,却并不影响其市场占有量,而且压根不能影响大众途观L的销量。
而若是此趋势之下,2019年,我们会见到中国高端品牌实际跑到了15万以下的价格区间去拼斗。
那,留给未来的再次冲击高端,难不成突破25万门槛时,要冲向中国汽车的Super Luxury化?海外的豪华是BBA,Super Luxury是宾利、劳斯莱斯,而我们只是25万-30万?
时间尚早,机会还有,希望,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