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良:比合资品牌高 某些一线城市吉利市场占有率达到第一
以下是采访实录:
媒体:作为汽车厂商,你们在评估和判断内容产品的价值和影响力方面有什么样的技巧、尺度,或者方法?
杨学良:我觉得今天下午这个会开的挺好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回应了我们判断新媒体,或者自媒体的价值标准,就是用户的需求。我们的用户喜欢什么样的自媒体,或者是未来他们会喜欢什么样的自媒体,或者新媒体,我们基本就会比较重视这些媒体的资源使用。当然你刚才讲的在市场化的环境里面去做新媒体,或者自媒体创业,肯定要寻求一个平衡,既要保持专业性,所谓传统媒体的专业性,又需要有一定的流量,因为这个流量是证明你这个媒体价值的标准。
媒体:在2017年上海车展吉利有MPV的车型亮相,在今年北京车展没有来,很令人失望,想问一下吉利对于MPV市场有什么顾虑吗?
杨学良:我们过去这几年吉利车展概念车的做法是这样的,我们会展一个概念车,这个概念车跟量产车比较接近,在未来的一年半两年要上市的,从2013年开始就是这么做的。因为我们要推的车型很多,比如说去年推一个MPV的概念车,然后明年就不再展这个了,直接等他上市了,今年要推一个个性化造型的SUV的概念车,MPV已经在量产化和上市准备的最后阶段,今年要上市的车型比较多,所以要排排时间,我们估计今年底明年初这个MPV还是会推向市场的,整个投产的准备已经做得比较充分了。
媒体:最近观察,电动车这块热情不高,吉利看到现在在电动车这块发力不是特别多,尤其在真正的智能化这块还没有看到更多的发布,我们这块如何规划的?
杨学良:明年就发布了,每年的5月10号技术品牌日,去年的时候发布了整体的技术品牌,今年是发布的混动技术路线,明年就发布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技术,会有一个非常详细的系统化的介绍,就是这个菜要一道一道的端,都一块端上来怕大家消化不良,明年的主题会去做。随着BMA平台的推动,以及接下来缤瑞和SX11的上市,我们会把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不断地去跟大家交流,到明年上海车展的时候我们会展示一个搭载吉利未来自动驾驶和智能化技术路线的全新概念车,在这个概念车上把我们未来讲清楚,紧接着到明年的5月10号,在明年的技术品牌日和技术开放日上面,就讲自动驾驶。
现在会分大概三步走,就是电动车,一个是现在在卖的车型,帝豪的EV450,包括帝豪的GSE。另外一个,还开发了一个电动车的平台,在这个电动车平台上会开发两个车,这两个车明年都会推向市场。第三步,未来全新一代的纯电动车的技术架构,在这个上面开发出来的车就很牛了,就是刚才你说的设计、性能、续航里程、驾驶操控性就不会输于任何企业,包括任何国外的企业,我们有这个信心,到时候会拿出来让大家眼前一亮的融合了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品,这个产品再后年的北京车展应该会有概念车出来,要发的车型太多了,所以要一点点规划,到时候你就会看到,明年的上海车展会看到吉利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再到下一个车展会看到基于全新一代电动车技术架构的概念车。
媒体:最近看到很有趣的数字,吉利的单车盈利是1500美元,奔驰最高是5000美元,从单价来说你的盈利率应该是比奔驰高的,你的角度来看你觉得怎么做到现在这么一个水平?大家都觉得中国品牌本来就是卖性价比。
杨学良:我没法给到一个具体的数字,但是有几个数据显示吉利的品牌是在快速发展的。
第一,单车的售价
我们先不管利润,单车售价到2017年底已经是大概7万4千块钱一台平均售价,跟过去几年比增加还是非常快速的,而且这个价格还是会不断地在攀升,因为新的3.0时代的产品会越来越多,销售的比重也会越来越高。
第二,产品结构
我们的轿车和SUV的销量现在比较均衡,以前大家知道吉利是做轿车的,SUV起步稍微晚一些,轿车制作的标准是挺高的,但是成本也挺高,盈利水平相对来讲弱一些,轿车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SUV,我们现在也在奋起直追,到目前为止,到今年有一个统计说到今年上半年,吉利的SUV销量,包括跨界SUV已经是自主品牌第一位了,我们现在已经有将近一半多一点的产品结构已经是SUV了,SUV的毛利就会高一些,相同的成本付出SUV定价高,因为SUV竞争没有那么激烈,但是现在形势又发生一点点变化。
第三,购买汽车的消费人群问题
消费人群的年轻化是非常明显的一个趋势,现在70%以上的车都是85、90后,以前大家都觉得你的车是卖到偏远地方去的,从过去几年的具体表现来看,一二线城市也是我们现在主要的市场所在,尤其是一线城市,现在比如在北京、上海、广州看到的吉利汽车越来越多,比如在浙江去年一年卖的13万辆车,所有品牌,包括合资品牌,我们市场占有率是第一的。我们未来估计会有越来越多的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城市出现,包括一线城市,这另外还有一个数据,现在经销商软硬件的投入是非常大的,我们在经销商硬件的投入上,网络数量和硬件质量以及区位上面我们对标的是大众,在服务上面我们对标雷克萨斯,我们认为我们给用户提供了比较好的销售环境和服务环境,所以消费者不仅仅是买到了一个车,他还享受到了比较优质的销售和服务。
当然还有一个是对本土零部件供应商的培养,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本身的协同开发的技术原创能力和在成本工艺上面的控制能力是要进一步的加强,这样的话我们整体的控制能力会更强一些。
基本上是这些东西,保证我们能在给用户非常高的价值感的同时,保持了产品的溢价能力,就是产品的单车售价和单车盈利能力还是在一个良性的循环里。
媒体:刚才说通用化平台,吉利刚发了BMA,未来几个平台在吉利控股的几个品牌之间是否会打通。
杨学良:我们现在有四个架构,BMA你们知道了刚刚发布的,这个目前就是在吉利用,这个BMA就是覆盖A0、A和A+的架构,现在是开发了轿车和SUV,未来不排除还有其他的车型,因为它是模块化的。第二就是CMA,在中国就是A、A+、B-,这个是吉利和沃尔沃目前联合使用,就是吉利开发了领克,沃尔沃开发了XC40,未来这个也会到吉利的品牌上去用。还有一个SPA,沃尔沃也已经授权给吉利用了,先开发领克的车,这个已经在布局了,就是做大型的SUV。还有一个就是面向未来开发的专属的纯电动车模块架构。
未来整个吉利领克,当然SPA还会有进一步的下一代,整个在控股集团内部这四个架构,BMA、CMA、SPA+纯电动架构,基础架构就是这四个。但是BMA现在主要就用在吉利,因为领克目前没有计划开发更小的车型,CMA上的车已经是领克目前的小车了,没有计划再开发更小的车企了。未来会不会用到宝腾?现在还没有具体的计划。还有几个原来的专属平台会不断地去优化和提升,一个就是现在博瑞的KC,一个就是现在的博越和NL平台,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现在的帝豪这一代车型用的FE,还有一个是马上要推出来的MPV自己做的专属平台叫CV。
四个架构+四个平台,这四个平台肯定有一天会到了它的生命周期结束的时候会淡出,目前还会不断地优化提升,未来四个架构慢慢的会取代这四个平台,基本上用这四个架构去支撑所有车型的发展,目前还是要用这四个专用平台,这是一个基本的布局。
媒体:从2016到2017年,吉利有一个大的跨越,特别是销量这块,我们看到吉利一直在高光的时代里面,动作非常多,我也注意到新能源产品推的节奏也在加快,包括之前领克品牌新的推出,还有下半年吉利很多新的车要出来,动作非常多。除了这些之外,吉利在品牌建设这个层面,有没有一些后续的动作?比如说吉利母品牌在诠释,或者是定位,或者是长期的战略、市场活动。
杨学良:领克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牌,它的定位从开始就是比较清晰的,它没有历史负担,它首先是一个全球研发、全球设计,就是欧洲研发、欧洲设计,全球制造、全球销售,它是一个全球化的品牌。同时,它是一个为都市年轻族群打造的,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年轻、开放、潮流的品牌。第三个,它出生的时候就赶上了新能源、移动互联网、移动出行的新技术趋势,它诞生就诞生在这儿,你可以定义一下把它理解成吉利用CMA架构用领克品牌跟新造势品牌PK,我们本身做的就是新能源、共享化从建设之初就打进去了。吉利品牌有发展历史,从最开始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凭着勇气和热情造,造出来就是便宜,但是质量不好,这个是第一代车。后面就开始慢慢注重性能和可靠性的提升,就是第二代。还不行就再往上升,真正要用全球化的视野造车,尤其跟沃尔沃合作了之后,在技术标准、流程、理念上面有很多互相的参考和借鉴,就开发了第三代的精品车,实际上中间有过渡的帝豪是2.5时代,博瑞开始是第三代。你虽然说过去两三年是高光时代,真正产品的开发要有四到五年的周期,从博瑞亮相那天开始倒推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