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粉丝?伙伴?造车新势力重塑消费者关系



近几年,似乎是从IT、互联网圈传入的潮流,越来越多车企召开合作伙伴大会、生态伙伴大会,将供应商、经销商和各个环节的合作伙伴聚集在一起,制定新战略、签订新合作、扩展朋友圈。
同一时期也在兴起另一股潮流,越来越多车企召开粉丝大会、粉丝盛典、粉丝嘉年华,这是面向车主、与用户互动的平台。
每个汽车品牌拥有车主俱乐部、一些汽车品牌拥有铁粉组织是早就有的事,例如著名的迪粉,但这些组织一直都是车主自发或经销商行为,主机厂并没有参与其中。从2015年开始,多个汽车企业齐刷刷地做起了官方的粉丝大会。这个时间点可以看做“用户思维”在汽车圈的觉醒时刻。
在这个阶段,“伙伴”和“用户”对车企来说还是两个不同的群体,一个是造车的帮手,一个是卖车的对象,与二者关系不同,打交道的方式也不同。
2019年,有车企将这两个群体的区隔打破,把二者融为一体。
没错,是家造车新势力——爱驰汽车在上海车展发布全新用户战略“7921用户伙伴计划”,以“用户伙伴”为核心的全新品牌价值观。
爱驰对这个计划的解释是:79比21是空气中的氮氧比,其和谐稳定、一呼一吸的关系,一如爱驰与用户之间的依存共生;字母表上第21个字母是U,21谐音是爱你,代表爱驰对用户的爱与重视,蕴藏着“用户伙伴”战略的源动力;79则代表爱驰行动,79加21等于100,当用户与爱驰成为伙伴,进化出100分的出行体验绝非奇迹。

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付强在发布会上对以“用户伙伴”为核心的全新品牌价值观的阐释是:以最近的距离,洞见用户真我态度;以最开放的心态,吸引用户深度参与;以全生命周期智能共创平台,与用户共同进化出远超期待的美好出行生活方式,让爱驰成为一家“用户深度参与的智能出行服务公司”。
爱驰抛出这个计划和品牌价值观的时刻,可能是一次普通的概念营销出炉,但也有一定的概率,它将掀起企业与消费者关系的一个全新时代。
消费者从上帝到粉丝,再到伙伴。
“顾客就是上帝”是中国进入商业社会后第一个被广泛接纳的企业与消费者关系,理念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后期美国的马歇尔·菲尔德百货公司。
从1980年代的索尼到2010年左右的苹果等公司逐渐打造出一种截然不同的客商关系:消费者从高高在上的上帝成为拜倒在商品脚下的粉丝,企业和品牌从服务上帝的仆人变为接受崇拜的明星,两者地位打了颠倒。
伙伴关系与前两者最大的不同是平等,商家与用户的距离被拉近,用户参与到商品的形成过程中,商家参与到商品的使用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以色列著名社会学家伊娃·伊洛斯(Eva lllouz)在其著作《情感商品》中提出,现代消费关系中涌现出一个新的概念——“生产性消费者”(prosumer),这个概念由生产者(producer)和消费者(consumer)合成,指的是由消费者自行完成生产工作。比如自己组装宜家家具,在麦当劳吃完饭后自己倒掉垃圾、整理托盘。
伊洛斯发现,消费正在成为一种消费与生产合一的方式,对于消费情感商品的人来说,他实际上是被招募来生产自己正在消费的东西。人们购买某种商品的目的是得到某种情感,这种情感的制造者就是人们自己。
爱驰的“用户伙伴”正是对“生产性消费者”概念从企业角度的表达。
用户伙伴的落地实践
为什么是爱驰最先提出这一概念?与其核心团队身处汽车行业几十年的观察思考有关。
付强认为,整个行业所面临的是一个用户越来越难以被满足的时代。“从传统车企到新势力,多数品牌仍在单方面以产品技术为手段,强调对用户的引领。可以说,汽车行业所能提供的,早已被用户需求甩出了几条街。”

作为用户伙伴计划的落地,爱驰已经在首款车型U5上做了尝试,不但像所有车型一样在设计之初尽量贴近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之外,并且开放更多空间让用户参与共创设计,注入用户的专属基因。
比如,为了实现真正的“私人订制”级人机交互,爱驰团队突破传统汽车厂商设计流程,重新设计研发流程,让用户、工程师、设计师共同参与其中。U5在副驾驶一侧工具箱、扶手箱、座椅靠背等处,预留了多个“众创空间”接口,用户可通过这些接口,自主加装游戏机、衣物烘干衣架、体感座椅、mini bar、太阳能充电器等多种设备,满足用户个性化空间需求。

表面上看这样的做法只是增大了配置的可选度,但本质上是让用户真正参与到造车环节中。用户可以挑选的不再只是与出行相关的配置,而是那些与日常生活更息息相关的功能,这让车辆从出行工具变成属于用户自己的小天地,赋予车全新的定义。
U5的目标是成为每一个驾驶者专属的个性化伙伴,它不仅可以预先加载个性化设计、学习每个人的用车习惯,更重要的是超级ID可以帮助车主实现多终端互联,让每一次操作都变成可延续的。
比如在上车前通过手机设置的目的地导航,上车后会自动同步到车机上,到达目的地附近之后手机还会继续步行导航,整个出行过程一气呵成,无需繁琐的二次操作,带给用户更智能化的出行体验。再比如孩子的声音输入,可以让孩子输入一段语音内容,车内的语音交互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就能形成父子或者母子对话的语音场景。
关于U5数字养成生态,爱驰汽车执行副总裁蔡建军在上海车展上透露,爱驰将在今年6月11日CES展上集中释放。
有时候创新步伐太大并不是消费者想要的,这会把创新的代价转嫁个消费者。比如全铝车身、碳纤维这些先进材料技术已经能运用在汽车上,但一旦发生事故甚至小剐蹭,维修成本高昂。
爱驰U5在这方面做了平衡,其上钢下铝的结构就是典型例子——车体在事故中最容易出现维修的部分,如果全铝车体,会给消费者来自巨大麻烦和极高使用成本,但消费者同样有轻量化、长续航的诉求,于是,铝制底盘配合钢制车身成为最优解决方案。
这种混合材料车身的精妙之处在于,将高强度、轻量化的高强度和超高强度热成形钢材料投放到上车身,将轻量化的铝合金材料投放到下车身。相比于全钢车身或全铝车身,很好地平衡了轻量化与成本、安全性之间的矛盾。
结果是,爱驰U5的车身重量减轻约165kg,比传统全钢材质汽车减轻20%,为更长的续航里程提供保障,其中,车门侧防撞梁创造性应用了超高强度的热成型钢,强度可达2000MPa,是全球范围内首次在量产SUV中应用。其下部车身采用航空级的7系铝合金制造,极致轻量化。而为了解决不同材料间的连接问题,爱驰U5通过采用SPR自冲铆接和FDS自适应热熔紧固等航空级连接工艺将钢铝结合。
交付是另一个开始
同样的思路不仅体现在车上,还体现在工具上。付强曾提到,爱驰给开发团队提出的要求之一是专用工具的使用量要控制到最小,以此作为评价开发团队的一个指标。
“这么做的好处在于维修门槛降低,一般店都能修。即便涉及到有一两个专用工具,爱驰结合配送体系,也能快速完成,让所有的路边店都能维修我们的车。所以这些都是我在早期构造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到的东西。”付强说。
这种思路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