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保研第二批碰撞结果出炉,自主品牌几乎全军覆没,比亚迪宋最差
在3月份快要结束的时候,最新一期的中保研C-IASI安全测评结果又一次出来了,相比于之前一期层差不齐的表现,此次碰撞测试的结果却让我们大吃一惊,某些本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那种一碰就散的车型,反倒是获得了不错的表现;而那些自称安全性表现很好的车型在中保研的严苛测试之下,变得不堪一击。而我们更加的关注的问题在于,到了当下,汽车产品的安全性进步到底有多大?或者说中国汽车产品在安全性可可靠性表现方面的不足和当下的汽车市场有没有联系?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此次中保研测试的结果吧,有十一款车型参与测试,这些车型并非是厂商送检,而是中保研通过市场渠道购买的量产车,所以不存在碰撞测试“特供车”情况的存在,因此,中保研的测试结果公信力相对更强,而中保研之所以做这样的测试,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权衡各个车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此评估这类车型车险的费用比率和出现事故伤亡的比例。所以整体的可信度和实用性都比较高!
那么我们看到这张表格上有四个类目,分别为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车辆辅助安全指数。其中耐撞性和维修经济性,代表的就是低速碰撞成绩,主要考量的是车身覆盖件在碰撞时的破损程度,以此来判定厂商在车身件方面的配件质量和设计是否足够安全和有品质。
车内乘员安全性指数,也就是在多个方向的碰撞下,车内乘员的受伤程度。该测试项目几乎和美国IIHS的测试标准一致,包含了25%的小重叠偏置碰撞、侧面碰撞和车顶静压,几乎涵盖了车型多个层面的碰撞表现,这也是中保研C-IASI测试最看重的部分。
车外行人安全指数,其实就是发生碰撞时,车辆对车外行人的碰撞和保护程度。
车辆辅助安全,主要指汽车电子化的安全配置,包括主动刹车、自适应巡航等,但是这些配置本身不作为必测项目,有些车型本身没有搭载,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我们可以看看这一期的安全测试成绩,其实相比于第一期碰撞测试,本次碰撞测试的成绩整体比较差,但是合资品牌的一汽丰田奕泽表现优异,四个项目都在良好和优秀评价之上,有着非常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表现。
上汽斯柯达和日产西玛的整体安全性表现也还不错,在四大项目中分别都得到了一个“一般”评级,但是其余三项全都是优秀,整体表现尚且不错。
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其实这一次中国品牌参与测试的新车几乎全军覆没,其中表现的最好的竟然是众泰T600。除了耐撞性评价“一般”和没有搭载安全辅助系统,车内乘员安全性指数和车外行人安全性指数的评价都是“优秀”。之前几年,因为在产品外形设计方面有山寨嫌疑的关系,很多人对于众泰T600的安全性评价一直不高,但是在这次C-IASI的测试当中,却几乎是自主品牌中表现最好的,实在是有些打脸。
本次C-IASI测试表现最差的是比亚迪宋MAX,耐撞性和车内乘员安全性评级都是“较差”,并且从碰撞现场的图片来看,车内完全气囊没有弹出,正面碰撞得分仅为6分,要知道这一项的满分为30分,宋MAX的表现实在太差,而尾部碰撞的情况也不乐观,满分30分,也仅仅得到了16分而已,所以整体来看,比亚迪宋MAX的碰撞表现相当的差。
而通过横向对比,我们发现,除了众泰T600,此次参与测试的剩余中国品牌产品的耐撞性和维修经济性指数评级均为“较差”,也就是低速碰撞下,闭合件/下车体的质量普遍较差,不堪一撞。
车内乘员安全项目中,众泰和传祺GS7的得到了“良好”的评价,剩余中国品牌全是“一般”评价,结合耐撞性评价,中国品牌在此次碰撞测试中整体表现非常之差。
之前我们曾经有一个论断,随着中国汽车品牌越来越多,中国品牌汽车产品的品质一定是在走下坡路的,可能很多人对于这一点不太理解,认为参与竞争的车企越多,那么就会督促车企优化产品质量,使得安全性和可靠性更好。但是问题在于,目前国内的乘用车品牌实在太多,大家的竞争手段几乎全部一致,就是堆配置和比价格,因为价格战的关系,各个厂商推出新车的速度都非常之快,因此很少有车企能静下心来进行长时间的研发和测试,大家都在拼新车上市的速度,都在致力于打造爆款,所以在需要大量测试和研发才能做出来的安全性,就很难保证了,所以我们认为当前中国汽车品牌的整体安全性没有质的提高,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汽车品牌实在太多,白热化的竞争让更多的中国品牌车企没有时间去做一个长线品牌,大多数中国品牌都处于在车市寒冬中力求自保的状态,所以出现这样的碰撞测试结果,其实一点都不稀奇。
中国品牌几款新车在C-IASI测试中几乎全军覆没,其实是很能说明问题的,随着碰撞测试的日益严苛,很多中国品牌产品在这些新标准面前不堪一击,沦为最不安全车型,当然在我们看来,并非中国品牌阵营没有优秀的汽车品牌致力于安全性质的提高,而是实在太多的汽车品牌云集在已经被合资品牌占据大半市场份额的夹缝中求生存,激烈的竞争不会给哪个车企太多做成百年品牌的机会,所以提高中国品牌汽车质量的方法不止通过硬性条件保证基本的安全性,而是应该放弃对某些中国品牌的保护,让这些品牌今早被淘汰,将市场还给真正努力造车的车企,或许中国品牌汽车产品的安全性才能有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