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公众号
客户端 客户端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贾可:关于奇瑞的“正经说道”

来源:汽场
作者:汽场小编
2018-06

 

这是我对最近关于奇瑞一些类似“胡说八道”评论的看法,但当然,很多人可能也会觉得我是“胡说八道”,那就且当作胡说八道吧,但凡理性观察者从中也能窥见一些真相。

 

先说5月15日网传吉利收购北汽的事情。我将这个传闻发给徐和谊董事长,他迅速给我回了一个“胡说八道”。我同事随后做了一个《汽车商业评论》史上最短的新闻,正文就是这四个字:胡说八道。这篇报道当天引发了一阵舆论喧嚣。

 

谁知道第二天,关于因为奇瑞汽车由于现金流压力导致宝能要收购奇瑞的报道也引发了尹同跃董事长给一位媒体记者的四个字完全相同的回复。这个“胡说八道”,我的理解是对奇瑞混改理由仅仅是因为资金紧张的回应,也是对现在讨论谁是真正收购方还为时尚早的一种评论,而不是否认要“混改”这个方向。

 

但是,舆论上围绕这两个“胡说八道”做文章,一时间,好不热闹。

 

前两天,徐和谊董事长见到我的时候再次否认了业内传闻——吉利要重组北汽的事情。他说“国企岂是一个混改所能解决的”,不过并不否认北汽要进行国企改革,只是必须要严格“按照全市统一的部署,具体在北京国资委的直接领导下,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对国企改革总体要求稳步实施”(相关内容另有报道)。

 

但是,因为5月29日奇瑞股份职代会通过关于奇瑞汽车股权转让的决议,是启动企业改革的前一步法律程序,不仅让一些人说尹同跃被打脸,更让他们说徐和谊也要被打脸。而且,还有一些人的出发点比较狭隘,表面上说混改,实际上主要是批评两家当事国企,有些还把它们说得几乎是一无是处。

 

 

可是根据我最近拿到的数据,4月份,奇瑞集团增长17.5%,5月份增长26.6%,这与整个行业0.4%的增幅相比,可以说是一份相当不错的成绩单。相信随着瑞虎8的产能补足、艾瑞泽GX等新产品的陆续上市,奇瑞稳中企升的向上趋势将益发明显。然而,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媒体对奇瑞口诛笔伐呢?

 

我在5月15日出版的《汽车商业评论》杂志上这样评论这件事——国有企业改革不仅是北汽的一个方向,也是所有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的一个方向。我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这是国企改革体制、机制的必由之路,但因此而去讥讽、嘲笑或者落井下石国有企业或者一味恭维民营企业,都不是正确的做法。(贾可:中国汽车的喧哗与骚动

 

当下媒体圈流传的关于奇瑞股权转让的信息可谓真假掺杂。“谣言”的可怕之处,在于它虚虚实实的信息中,或许有10%接近真相,剩下90%可能都是没有基本常识的无端臆测。但很多人在心理上,往往因为那看似真相的10%,就会相信整个“谣言”就是“预言”,也从而给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混乱。

 

有人说,做大做强中国品牌,需要负责任的传播环境。但是显然,这个负责任的传播环境并不那么好营造。有人又会说,企业可以通过公开性透明化来面对舆论混乱,但像奇瑞这样牵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型国企,股权转让一定是步步谨慎的排兵布局,不是随随便便的轻率之举,现在透明化肯定是不可能的。

 

道理很简单,关于它的重大事项肯定需要安徽省委、政府支持,增资扩股需要经过挂牌等一系列严格流程,不可能在当前就确定了投资者名单,也不可能现在就公开股权变革过程。

 

面对如今舆论的混杂状态,我想,在当下的中国,企业只有靠企业本身的抵抗力来解决,企业领导人也只有自己锻炼自己的心性,别无他法。

 

做汽车不容易,在当下这个时代做汽车更不容易,在当下这个时代在国有企业做汽车就最不容易。这里我就说说奇瑞汽车的现状以及它将要进行的股权变动。

 

我的直觉,它是对的

 

我是比较早的奇瑞观察者甚至是质疑者之一,早在2003年夏天的时候,我写过《奇瑞还能创造奇迹吗》这样的文章。当时才是中国汽车市场刚刚拉开十年黄金期的序幕,我在文章中还这样引用一位分析师对奇瑞的忠告,说如果安徽省或者当地政府现在把奇瑞看成一个香饽饽,不愿意让上汽控股,如果对汽车市场有一个比较客观的判断,只怕它过几年想送都送不出去。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对正在迅速成长的中国汽车市场的容量理解不够,导致我们的判断错了,奇瑞很快成为了中国自主品牌的一面旗帜,在自主研发上更是远远走在了国内同行的前面。这也导致我现在常常反思自己是否对一些问题轻易下了判断,下半段时是否有足够的论据。

 

 

后面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奇瑞是最早达到年销量30万台的中国自主品牌,而且比大多数合资企业达到这个数字还要早。但成功来得早,也往往容易摔跤,也就有了后来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我也因此写过不少相关文章,包括质疑,曾经尹同跃认为我对奇瑞的偏见已经不能改变,但是在看到奇瑞突然有一款车比较出彩后,我才改变了看法。

 

我现在的看法是,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平心而论,能够达到今天的地步已经不易,而现在它的股权改革,我的直觉,它是对的。

 

今年年初的时候,在奇瑞将观致的控股权让给宝能之后,我就已经确知奇瑞正在进行增资扩股,不过当时的小道消息是这样传播的:“尹同跃要卖掉奇瑞”。我的疑问是,虽然他是奇瑞的创始人或者说缔造者之一,但从他本人的角度而言,他怎么有权卖掉国企奇瑞?

 

4月下旬的北京车展前夕,我去拜访了尹同跃,问他今年是否会轻松一点,他说,现在好多了,因为一系列“接地气”的产品正在上市,经销商团队调整过来了,新能源和国际业务形势喜人,两个合资公司——奇瑞捷豹路虎和观致,也都表现良好。

 

 

对于外界一直在暗暗传播的有关奇瑞混改事宜,他表示在正式完成前,不能透露详情,但认为这一定是有利于奇瑞下一步发展的好事。

 

他的理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提出国民经济要三去一降一补,即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党的十九大和十三届全国人大都提出,国家要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通过“创新”建立品牌是核心任务。

 

因为汽车产业是充分竞争的产业,要特别防风险,去杠杆,又加上当前汽车形势和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正逐步放开资源,更多企业进入汽车行业,接下来,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

 

正是在这些背景下,尹同跃表示,奇瑞主动提出引入资本,是为了降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利用资本实现企业下一阶段战略的落地。此话颇有政治经济学的高度。

 

也就是说,奇瑞是在为未来的竞争或者说下一阶段的竞争中胜出而排兵布阵,而我从其他几个潜在的或者说具有较大决心入股奇瑞的投资者(均为中国顶级的投资人)那里了解到,他们并非因为外界所说的奇瑞不行而要投资进去,而是看到了它强大的发展潜力和价值。

 

对未来极其敏感

 

就我所见,奇瑞目前已经到了一个相对良好的状态。

 

5月上旬,我曾经去芜湖采访过奇瑞销售公司总经理贾亚权,他状态良好,销售各方面事务调整越来越到位,相关公关职能也马上要整合。所以,不久之后当网上传他离职并表示北京车展后他甚至没有出现在办公室时,我想说的也是这四个字——“胡说八道”。

 

 

但“胡说八道”并没有停止。5月29日下午,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芜湖召开第二届第九次职工代表大会,全票通过了关于奇瑞汽车股权转让的决议。这个消息很快被透露了出去,如前所述,它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媒体们自然不能放过这个题材,此后,纷纷展开各种角度的报道,或妖魔化奇瑞,或悲情化尹同跃。

 

6月2日下午,尹同跃率部来到上海,参加由奇瑞联合麦肯锡举办的数字化移动出行与新零售的雄狮智行领袖论坛。这是一个小范围的行业探讨,包括滴滴、百度、中国联通、国家电网、平安保险等在内的众多行业高层领导参加。我作为“汽车四化”的提出者也被邀请参加。

 

9380 条评论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010-8203-5601
  • 传    真:010-8203-1309
  • 邮    编:100029
旗下媒体
  • 汽车商业评论
  • 汽车消费报告
  • 阿蛮评车
  • 贾可时间
  • 绿方向
下载汽场APP
  • 懂车的人都在这里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场公众号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