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公众号
客户端 客户端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十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 中国汽车的再国际化

来源:汽场
作者:汽场小编
2018-05

 

5月12日,在“梦想与焦虑”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进入了第二天,由本瓴才富CEO翟斌主持,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詹松光、奇瑞汽车股份副总经理何晓庆、江淮汽车副总经济师、国际公司副总经理张鹏先生、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上汽大通财务总监及海外业务负责人姚力挽先生等嘉宾一起,针对今年以来中国汽车出口同比保持较快增长,中国汽车“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的形势,以“中国汽车的再国际化”为主题进行了讨论。

 

主持人(翟斌):我觉得我们这组嘉宾是更认真的一组嘉宾,我们今天早上8点钟就开始早餐工作会议了,对这个话题做了很多准备。贾老师给我们这个话题非常有意思,叫“再国际化”,而且刚才我们的主持人虹韵,贾老师请虹韵来做主持人就是国际化的代表,是国际化一个小小的指标。我想先请各位简单地讲讲你们自己的理解是什么,为什么贾博士给我们这个论坛起了叫再国际化,再国际化是什么意思?

 

张鹏:我觉得再国际化,江淮汽车做国际化有20年的历史了,应该说前期国际化还是通过产品进行国际化。随着后期的发展,我觉得通过性价比产品国际化已经不多了,更多的是人才的国际化、制造的国际化以及我们资本的国际化,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点,确实现在全球有一些逆国际化的思考,包括也有一些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我觉得在现在的国际化基础上,怎样更好地做到深度的本土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国际化的内涵正在扩大,另外国际化如何跟本土化深度的融合,这是我对再国际化的一些思考。

 

主持人(翟斌):何总,奇瑞,我记得我2002年、2003年的时候,在肯尼亚、埃及都看到了奇瑞的车,当时给我印象特别深刻。奇瑞这几年一直在做各种方面的尝试,不管你们产品、合资产品、你们自创产品,在国际化道路上做了很多尝试,能不能给我们讲讲您对贾博士再国际化的理解是什么。

 

何晓庆:我自己对再国际化是非常赞成的,奇瑞从2001年开始,第一年我们卖了10辆车,去年我们卖了10万辆车,在全球保有量135万辆,所以说我们也在思考什么叫“再”。

 

我们把自己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把车卖出去,第二阶段是做市场、做品牌,我觉得这是再的根本不同,第三个,全球化经营,刚刚提到了资本、人才,再国际化里面已经在为三个阶段打基础,包括资金、资本、人才国际化。

 

主持人(翟斌):姚总,上汽算是咱们一线的老大哥、老二哥地位,实际你们从产品的国际化、团队的国际化应该是走的挺远的,但是作为大通这个品牌,我觉得国际化应该是刚刚开始,如果请您在讲台上来讲再国际化,你觉得“再”应该在哪里?

 

姚力挽:首先“国际化”这个单词在新“四化”当中本身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上汽的战略就是以全球布局、产品投放全球、国际经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全球公司为己任。

 

我们上汽大通这个产品,从公司一成立时候就天生具有这样一个国际品牌的基因,我们在公司成立过程当中就是以国际和国内两条线全线出击的。

 

第二方面,我们在国际化开始的时候其实就是以全球经营,而不只是简单地把车卖出去,我们提供的是一个产品、科技、售后服务,包括我们后续的产品研发、物流、制造,整个体系都面向于我们海外的客户。同时我们通过一些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来解决我们在国际上这些业务。所以说我们觉得国际化这个课题,其实对上汽来说,是一个新课题,但是我觉得一直是贯穿整个战略当中的一个部分。

 

主持人(翟斌):从前面几位嘉宾讲的国际化道路,产品、品牌的国际化,应该说吉利的国际化走了一条稍微不同的国际化,你们一开始就是以资本的力量,包括现在跟奔驰的战略合作,你们这条路走的跟别人的国际化和再国际化会有什么区别吗?

 

 

杨学良:我理解再国际化有几点,第一,思维可能要发生一些变化,考虑问题的视角,因为原来中国的本土企业都是立足于中国市场的,但是现在实际上全球市场已经非常一体化了,尤其是汽车是一个产业链非常长的一个产业,需要在全球去布局。

当然布局的根本目的还是要把中国的汽车产品和技术做到跟国际同行走在同样一个水平,甚至在有些程度上是领先的,这样的话我们就不是仅仅对其他国际企业只是在价值上互补,做人家一个中低端的价值链的互补,我们也可以从价值链的中低端向价值链的中高端去发展,所以我们是做了这么多国际的布局,尤其通过资本并购的方式,当然实际本质上还是为了为我所用。

 

过去的十几年,中国的自主品牌多多少少都在往海外卖,大家都基本上有一个规律就是,还是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卖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市场。

 

随着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包括汇率的变化,过去这十来年还挺波动的,就是从金融危机之后,大概前五年是快速发展阶段,但是从最近这五年可能又进入一个相对低谷。

 

我们判断,现在随着中国市场我们产品技术水平的提升,尤其是我们在设计这个产品之初就要把它打造成一个具有全球技术标准和品质的产品,应该说中国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我这样理解叫再国际化,会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我不是做低质低价,我是做高质量、高价值的输出。

 

同时,在资源布局上要充分的全球化,比如说我们跟沃尔沃联合开发的CMA架构,我们开发领克,我们2月底在欧洲就宣布,在沃尔沃比利时的工厂生产领克的车,是同平台的,所以有很多东西可以共享,这样可以把它卖到欧洲的主要国家市场,这样中国的汽车品牌已经可以进入到欧美的发达国家市场,成为一个价值的代名词。

 

我作为李书福董事长的代言人,前两天跟他交流,他说大家误解了他,他是坚定的市场派、改革派、创新派,他就是出身草根的创业者,对创业者充满了尊敬,内心是支持他们的,他的发言是说要拥抱互联网思维,但是不要用互联网概念,他指的那些少数的的用互联网思维叫没有真正创造价值的企业或个人,不是指的所有的人,所以我们不是与所有新势力为敌。

 

主持人(翟斌):詹总,咱们传祺这个品牌这几年算是异军突起的新品牌,在市场的反响、品牌、销量方面,都是非常好的中国自主创新品牌,你们国内卖得不错,为什么有国际化的意愿或者愿望?

 

詹松光:大家好!我得先自我介绍一下,我之前一直在广汽本田工作的,一年多前才来到广汽传祺,最近才开始接触国际化业务方面的工作,对广汽集团国际化理解可能不一定很准确,今天代表我个人观点吧。

 

广汽集团在创立自主品牌的时候,就已经考虑要将自主品牌国际化。之前进行国际化的一些探索、一些摸索,国际化这个词我也是这次才听说的,广汽集团可能也是意识到这一点。

 

“十三五”规划的时候,就已经把国际化作为广汽集团“十三五”发展的重要战略,以前可能只是起步阶段,现在再提国际化目标是要进入欧美发达国家,进入成熟的发达国家市场,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

 

   之前广汽传祺已经在中东、东南亚等几个板块进行布局,已经初步建立了全球销售合服务的体系,现在是重点要推进北美的事业,我们计划是要先进入北美市场,然后再进入欧洲市场,所以我们所谓的再国际化,我理解我们重点是要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

   

主持人(翟斌):国际化和全球化这个词汇,不管从政策层面、中央层面、企业层面,大家喊了近20年了。2012年的时候,从我的前东家到了全球最大的猎头公司之一,他们希望我到纽约主要的任务,就是建立一个所谓在猎头业的全球首家海外中国中心,就是想支持我们有全球化野心的企业。

 

但2012年、2013年、2014年,我在美国的感觉,是远远地听到了,好像感觉到太平洋彼岸的海啸就要过来,但是总感觉要过来、要过来,从大洋彼岸看这个事情,我觉得感受还是不太一样的。

 

再国际化,这次咱们面临的机会在哪里?当然有政策层面的,今天谈到了几点,我想各位能不能先讲讲,从你们企业的角度或者战略的角度,这次国际化机遇在哪里?

 

9380 条评论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010-8203-5601
  • 传    真:010-8203-1309
  • 邮    编:100029
旗下媒体
  • 汽车商业评论
  • 汽车消费报告
  • 阿蛮评车
  • 贾可时间
  • 绿方向
下载汽场APP
  • 懂车的人都在这里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场公众号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