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荣:以创变应万变
2018年5月11~12日,以“梦想与焦虑”为题的2018第十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在北京诺金酒店举行。
第十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由汽车商业评论、汽场联合主办,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务部投促局汽车工作委员会、铃轩思享会协办,长江商学院创新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学术指导,推动力传媒承办。
论坛期间,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发表了《以创变应万变》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内容实录:
各位早上好!很高兴贾博士搭建这么一个平台让大家来交流。我今天的演讲主题也是应贾可教授的要求,“以创变应万变”。
当前汽车行业面临很多问题,今天这个主题也很有意思,“梦想与焦虑”。
大家刚才已经说到为什么焦虑,我再补充一点就是,因为你有梦想所以你才焦虑,而且你有远大的梦想。我们过去是跟随,而走到今天,你是可能与世界汽车产业在并行,而且有的领域你在引领或者在超越,这个时候其实你看到前面没有成功的道路,这个时候你自然就有很多不确定性,其中的不确定性和你远大的理想就构成了你对未来的焦虑。
所以我认为,这就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焦虑。
同时我们也看到,焦虑都一样,谁也跑不了,也躲不过。但,是我认为汽车的梦想远远大于焦虑,而且梦想是治疗焦虑的良方。
当前我们之所以焦虑或者说面临一些问题,我认为主要是有几个新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或者说把我们的焦虑扩大了,是哪几个问题呢?就是新时代我们面临的新挑战。
挑战一,政策环境变化的不确定。
中国发展到今天参与到国际上众多领域的活动,无论是政治、地缘以及贸易、国际经济等等,而这种参与必然会带来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政策、对于国际环境的变化,这些变化现在都在影响着我们。
前面特朗普发布说要退伊核协议,很多企业焦虑了,因为我们很多企业花了近10年在伊朗布局,后面怎么办?这就是焦虑。
如果没有我们参与国际社会、没有国际政治、经济这些变化,就没有这个焦虑,从更大环境而言,国际社会在影响着我们中国的汽车企业。
第二个我们看到,习总书记在博鳌论坛里谈到,我们要更加开放,我们会把股比放开、关税下调。
发改委紧锣密鼓的做了发布,新能源、传统汽车等等。这些政策的后面其实还有很多细节不确定,政策也没有确定,会带来整个格局发生变化,可能我们每个企业也还没有把各种路径、方案想清楚,所以我们也出现了焦虑。
同样我们也看到,包括“双积分”政策,新能源、智能化领域里边,有很多政策性的东西不确定,有很多待完善的法规和政策,使得我们去发看到确定的具体时间。
比如说新能源领域。我认为新能源领域当前是一个政策引导型,不是一个市场需求型的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什么?
就是我们无法预测什么时候会有一个什么样的量,什么时候建产能。当然,我们大的方向、趋势都知道,新能源、智能化是大方向,但是具体让朱总决策的时候,100万产能什么时候建?到底我们明年要不要建100万的新能源产能呢?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是,因为有多种技术组合来实现我们包括“双积分”等等这些法规性的、政策性的要求,又有本身技术的不确定性。我们的战规部就会问朱总说,到底建纯电动、还是建PHEV、还是建HEV?这几个比例怎样?因为有N多种方案,到操作层面就会发现,有很多不确定性。
同样的,这个领域里我们应该看到政策的变化。如果我从一个乐观者看待的话,我们更应该看到,包括刚才说的改革开放更应该看到机会,因为我认为他让中国品牌更坚定要打造世界一流的目标。
因为不打造没有退路,你活不下去,或者说我认为未来依靠,尤其是像大型的集团,想依靠合资来持续维持发展,不太现实。
同样我再看国有企业这个角度,我坚信这一轮开放会让我们国资体系的改革更加快,因为我相信政府各级领导会看到,不改革我们是生存不下去的。
同样我认为,随着我们参与到国际社会,竞争的机会会更多。
一直说,长安的目标和愿景就是要打造世界一流,那就是要参与全球的竞争,为什么?因为中国只有1/3的市场,还有2/3你必须要去参与竞争,而这种开放、合作我认为让中国企业更有机会。
挑战二,产业竞争的恶劣性。
我当时在写的时候写了“激烈”,后来用了“恶劣”,为什么用“恶劣”?
本身汽车产业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当前可能存在最大的问题是,有各种非常复杂的资金和资本进入到这个领域里边来,包括地方的一些投资跨界的涌入,也有真正想干这个产业,也有一些投机者、搅局者,或者也有一些本身商业逻辑可能就存在问题,所以这些资金和产业资本进来,我认为并不是真正的产业资本,可能会带来很多社会资源的浪费或者恶性的竞争。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整车集团已经达到71个。现在新能源注册的企业里边,包括传统的和新进入的有455家。我们在工信部里面查到的,各种乘用车品牌是167个,最近我们也统计了新势力造车已经有49个,很显然这种格局是不可能长期维持和生存下去的。因为可以看到的是,市场的集中度在不断的提升。
现在TOP 10集团的集中度已经达到89,也就是说前10家的集中度是90%、后60家只有10%,这是一个数据。
乘用车领域里边,同样我们可以看到,乘用车TOP10里面从2013年的66集中到今年的78接近80。“二八原理”,唯有10%几的企业占据了80%的量,这种竞争必然是进一步恶性,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这些企业为了生存可能也要做一些垂死的挣扎,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所以我认为未来的竞争确实非常激烈。我跟政府里面也讨论,什么办法来解决?我说没有办法,我的观点就是竞争是优胜劣汰,以及让这个产业回归良性的最好方法,都要经过这个时代的、都要经过这个痛苦的,所以适者生存。
挑战三,技术迭代的复杂性。
当前我们面对太多的复杂技术,原来我们做内燃机、汽油机,现在要做的动力是原来的5倍,因为当前和长远都要兼顾。若干的动力、技术一组合,你发现有N多的方案,当然还有一些不确定性。
还有一些涉及到技术政策的问题,比如说智能化、无人驾驶,政府这个领域里公用设施、政策什么时候能完善,是不确定的。刚才我说到新能源,新能源领域其实有很大的问题,我们为什么无法预测市场?
因为你不知道,地方政府什么时候宣布说限行、限购或者网约车必须要用新能源了,网约车用新能源是用纯电动还是用PHEV?这是无从得知的。这就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复杂性。
挑战四,消费转型的多样性。
消费端的变化里我认为是个性化、年轻化。传统产业里边我们是大批量,但是现在是需要多品种,这对于企业的生产、制造、研发、营销等等都带来了新的问题,成本在不断上升。
我们曾经也试行了一个车型,完全定制化,是一个小型SUV,有10万种状态供用户终端选择订单,实际上后来控制量很少,因为成本太高了,根本无法满足用户真正的个性化需求。后来比原来的价值提升了,但却对用户带来很多利益。
同样的,终端消费里面其实也带来很多不确定性,所以才会有我们刚才说的这么多的焦虑,包括商业模式也在不断的重构。
同样我也想参与一点,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我觉得各自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各自劣势也非常明显。我不谈谁颠覆谁的问题,我觉得谁不改革、谁不转型都会死亡,都会面临挑战。
对于传统车企来说,优势很明显,基本功很扎实,尤其是我觉得中国品牌到今天,是从未有过的自信,自信来自于什么?扎实的功底。就像一个武功高强的人,他为什么那么自信。当然转型过程里面他也有巨大的包袱,这也有劣势,包括我们刚才说的人员的、思想的等等这些。
我们新势力造车,理念新,有一系列特别是围绕用户体验等等,速度快,因为你小,就像长安30年前,我们也很小,速度也很快,但是当我们做到300万辆的时候,一快就发现有问题,因为已经是集团化运营管理。
所以这两者我认为,传统车企应该积极的拥抱转型、真正的转型。第二我认为,两者之间的融合很重要,因为两方的优势、劣势非常明显,组合在一起,是一个非常好的组合体。长安为什么要去和蔚来合作?因为我们要和一大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