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本田S7:价格重构与价值觉醒的双向奔赴
2025年的中国车市,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定价权争夺战”。
特斯拉挥舞降价镰刀,自主品牌深陷价格战,传统合资品牌在转型阵痛中进退失据。
当行业陷入“以价换量”的零和博弈时,却面临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如何做到老用户与新用户的平衡。
这不仅是汽车行业需要面对的问题,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如此,当新品降价后,老消费者都难免会面临被“割韭菜”“背刺”,不同点在于汽车单价较贵,动辄几万元、十几万元,甚至是几十万元,因此在价格、权益调整后,如何平衡新老用户显得更加重要。
那么,在价格战大背景的当下,车企究竟该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自3月6日东风本田 S7 自上市以来,其“安全、操控、舒享”的产品优势便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同时价格也引起了一定的讨论。
就在4月15日,广汽本田P7正式上市,作为与广汽本田P7同宗同源的东风本田S7,借着这一契机统一了两款车型的价格,将东风本田S7和广汽本田P7调整为同价同权益。
针对已经购买东风本田S7的车主,东风本田则是为用户提供了保价保权益的政策,并没有出现汽车市场时常发生的“背刺”的现象。
这一套反常规的组合拳,重新定义了价格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可见,东风本田S7要打的,不仅仅是一场价格战,更是一场用户信任的重构战。
用户主义从价格战到价值重构
用户信任,是任何一个车企都要修炼的首要功课。
“以用户为中心”“走进用户”“聆听用户”之类的口号,我们也已经听了太多,但是在价格战中,许多车企却将“以用户为中心”抛到了脑后,变成了“以新用户为中心”。
但别忘了,新用户终究也会有变成老用户的一天,当车型的价格、权益再次调整时,他们会怎么办?
最终只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车企的用户信任度将被大幅消耗。
而本次东风本田S7及时调整价格和政策,则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4月15日,东风本田S7推出“一口价”政策,新车19.99万元起,全系赠23,788元用户权益,已购用户则享受保值权益,补差价,补礼遇。
这一策略的深意,不仅仅是调整产品权益、平衡老用户心理这么简单,还需要放在更大的产业图景中解读。
先问一个问题:消费者最喜欢什么样的品牌?最喜欢什么样的企业?
答案是“听劝”。在过去的汽车市场中,消费者与品牌方“距离”较远,难免会存在听不到消费者“声音”的情况,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传递更加公开化,直接拉近了消费者和品牌方的“距离”。
在这种情况下,“听劝”不仅代表了企业敏锐的用户洞察,还代表了用户正在和企业建立某种契约关系。
当企业以开放和谦逊的姿态倾听消费者的声音,并据此对车型做出价格、政策的调整时,实际上是在向消费者传递一个信号:我们重视你们的意见,愿意为了你们的满意度而改变。
这种互动和反馈机制,让消费者感受到自己不再是被动接受产品的对象,而是能够参与到产品改进过程中的重要一员。
随着这种契约关系的深化,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任度、忠诚度也会随之提升。
由此可见,东风本田S7的政策调整,代表了东风本田正在向用户中心化的方向转变。这一策略的深意远不止于产品权益的调整或用户心理的平衡,它更是一种产业思维和用户关系的重塑,是推动东风本田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品主义从技术颠覆到范式革命
东风本田S7价格调整的背后,还体现了技术普惠的野心。
原本中高端车型使用的三电系统、车身零部件、科技配置等最新技术下放,能够让更多消费者以更低门槛享受其最新科技研发成果。如云驰智能高效纯电W架构、89.8kWh三元锂电池、国内吨位最大的1.2万吨一体式压铸工艺打造的铝制电池壳体、15层720度防护体系、Honda CONNECT 4.0系统、L2+级智能辅助驾驶系统Honda SENSING 360+等配置。
这一举措不仅打破了技术壁垒,更在行业内掀起了一场技术普惠的风暴,随着这些尖端技术的普及,消费者无需再为高昂的价格望而却步,而是能够更轻松拥有新能源时代的越级出行体验。
由此可见,东风本田必将凭借独到的市场洞察力,通过降低购车门槛这一精准策略,成功撬动了更为广阔的潜在用户市场,有效扩大用户基盘。
随着用户基盘的扩大,在规模化市场反馈的助力下,东风本田将更加敏锐地捕捉到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反哺其产品性能、用户体验的不断优化
这种以规模化市场反馈反哺技术迭代的模式,正是东风本田长期主义发展思路的生动体现。
此外,本次东风本田S7的保价保权益政策,还为价格战下的车企们提供了一个思路,它摒弃了短期逐利的浮躁心态,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为长远的未来。
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东风本田将继续秉持这一发展思路,不断探索创新,以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回馈广大用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东风本田定能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消费者心中不可替代的汽车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