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公众号
客户端 客户端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国汽车开启“狂飙模式”!中国品牌终于对合资品牌实现了技术压制

来源:汽车通讯社
07-18 18:32

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之路,就是一场自主与合资的拉锯战。

早年,中国汽车产业相对落后,不得不通过引进外资的方式发展,这直接导致了一个结果,那就是大部分市场份额都被合资品牌所占据。

然而,经历了数十年的稳步发育,奋发图强的自主品牌一路披荆斩棘,份额也终于实现了对合资的超越,中国自主汽车产业已经成长到了新的高度。

根据乘联会刚刚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年,自主品牌的份额已经达到了51.9%,首次超越了合资品牌。在2024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份额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6.5%,彻底占据了市场主流。

在这场漫长的拉锯战中,离不开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的努力,尤其是比亚迪,更是在2024年上半年,达成了160.7万辆的累计销量,同比增长28.46%,不管是从车企角度还是从品牌角度,都稳坐国内车市销量“第一交椅”,远超次席大众品牌的126.66 万辆。

由此可见,行业内已经形成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品牌销量一骑绝尘的现象,而按照自主品牌的增长趋势来看,这还仅仅只是个开始。

高歌猛进的自主与落寞的合资

如果将时间倒退,曾经几乎垄断中国市场的合资品牌会不会想到,在当今的中国汽车市场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局势呢?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几乎出现了全面下滑。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在2021年,德系车的市场份额高达22.3%,而到了2024年上半年,德系车的市场份额已经跌落至19.4%。

曾经坚挺的日系车也难免陷入衰退的阴影中,在2021年时,日系车的市场份额高达22.6%,在2024年上半年已经衰退到14.9%。美系、韩系、法系、其他欧系的市场份额则更加惨淡,其中美系车的市场份额由2021年的9.6%下滑至今年上半年的6.7%,韩系车的市场份额由2021年的2.7%下滑至2021年的1.4%,法系车的份额则是从2021年的0.5%下滑至0.3%,其他欧系车的市场份额由1.2%下滑至0.9%。

合资份额的下滑,意味着自主品牌的一路高歌猛进。根据乘联会的数据,在6月份的中国汽车市场中,几乎所有合资品牌仍处在下滑之中,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品牌的同比大增,零售销量达1033366辆,同比增速达10.8%,在6月份整体市场规模缩减6.8%的情况下,依然完成了逆势突破。

从以上现象中,我们可以获得三个启示:

首先,从企业角度来说,销量的提升意味着自主品牌的技术、制造、研发实力早已今非昔比,已经彻底建立起了极高的壁垒。

其次,从用户方面来说,自主品牌不如合资品牌的固有印象已经发生改变,消费心智正在进行重塑;

最后,从整体趋势来看,在6月市场份额缩减的情况下,自主品牌已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速,这说明自主品牌的崛起才刚刚是个开始。

三条启示层层递进、息息相关,从本文开篇的2024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品牌销量排行榜中也可以看出端倪,排名前五的品牌中,自主品牌占据了4位,比亚迪位居榜首,奇瑞、吉利、长安分别占据三、四、五位,将众多合资品牌远远甩在了身后。

那么,曾经几乎垄断市场的合资为什么会开始式微,中国汽车市场又为何会出现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自主品牌崛起的原因:生态与技术压制

在哲学中,有这样一个说法,叫“透过现象看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把对现象的认识称为感性认识。而本质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是事物根本的固有属性,只有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才能理性地看到事物本质。

如果说乘联会的数据是现象,那我们分析出的三个启示就是本质,而分析出本质之后必然要思考原因,“现象-本质-思考”,这也是一家企业乃至一个行业进步的关键。

而对于自主品牌崛起的原因,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以下两点: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发展主要动力、自主品牌新能源技术已经对合资品牌形成技术压制。

先看第一点,在推行新能源汽车上,中国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沿,在国家层面,对车企的大力支持、对购置税的减免、充电设施的完善、以旧换新等政策,极大程度促进了消费者的购买动力与企业的研发动力,加速新能源转型,已经成了每一个车企的必经之路。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汽车市场从上游的原材料、零部件到中游的车企,再到下游的消费者,已经构建了一条完善的生态链,让每一个扎根其中的自主品牌都能生根发芽,最后成长为参天大树。

再看第二点,良好的生态环境促成了自主品牌“弯道超车”的关键,形成了对合资品牌的技术压制。

例如在纯电动车型方面,在很多合资品牌还在使用“油改电”平台时,自主品牌已经开始大力研发纯电平台技术,如比亚迪的e平台、上汽的星云平台、长安的纯电平台EPA、吉利的SEA浩瀚架构、广汽埃安的AEP纯电专属平台,长城汽车的M、L 两大纯电平台,都是自主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研发多年的成果,可以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纯电出行体验,这一点上是远远超越合资的。

再看市场方面,虽然很多人都认为纯电是未来方向,但现如今混动车却逐渐成为更多消费者的新选择。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在2024年6月,纯电动车的同比增速仅为9.9%,而插混车型的增速却高达67.2%,今年上半年的增速更是高达69.5%,以往纯电动车成为主流的现象正在被打破,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正在发生转移。

而在插混车型的混动技术上,合资品牌更加无法打败自主品牌,如比亚迪最新发布的第五代DM、吉利雷神、奇瑞鲲鹏超能混动C-DM、上汽DMH超混等,已经彻底形成了技术压制。

以“销量冠军”比亚迪为例,在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纯电动车销量达72.62万辆,同比增长17.73%,插混车型的销量高达88.10万辆,同比增长39.54%,已正式超越纯电动汽车销量,极大促进了中国插混市场的发展,这就是自主品牌技术压制的结果。

除此之外,自主品牌还在多项新能源技术上实现了领先。同样以比亚迪为例,除了前文提到的e平台和DM-i混动技术,还有刀片电池、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易四方技术、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在三电方面已经与合资品牌拉开了数个身位,比亚迪更是在很多消费者心中,成为了“质价比”的代名词。而这一切的核心,都离不开车企在研发上的大力投入。

从上图可以看出,2023年比亚迪在研发上投入了399亿元,远超榜单上的其他自主车企,比亚迪一家的研发投入就等于几家车企之和。由此可见,比亚迪取得如此众多的技术成果,成为市场上的销量冠军,本就在情理之中。

除比亚迪之外,长安、吉利、长城等自主品牌的研发投入也十分巨大,就连成立时间较短的新势力“蔚小理”中,理想和蔚来的研发投入也超过百亿。正是这种生态与技术连续压制,才让自主品牌走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通过以上对于“现象-本质-思考”的分析,自主品牌能超越合资,也就不难理解了。

尾声

超越合资,如果放在几十年前,人们或许会觉得是天方夜谭,但现如今,神话已经成为现实。

这一切都离不开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品牌的努力,那一个个熟悉的自主品牌的名字,必将在中国汽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前段时间,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论坛中表示:“打造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并谈到了出海、全球化等关键词。

笔者认为,李云飞的分享不仅是比亚迪的发展之路,更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缩影:立足中国,走向世界。在国内超越合资品牌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全球汽车的赛场上,我们依然要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届时,我们将打造出更多令人尊重的世界级品牌,打造出令人尊重的世界级汽车产业,而它的名字的前缀叫“中国”。

9380 条评论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010-8203-5601
  • 传    真:010-8203-1309
  • 邮    编:100029
旗下媒体
  • 汽车商业评论
  • 汽车消费报告
  • 阿蛮评车
  • 贾可时间
  • 绿方向
下载汽场APP
  • 懂车的人都在这里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场公众号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